下载排行
-
金融制裁下的俄罗斯国际结算:货币多元化及其动因和风险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金融制裁,俄罗斯的进出口结算货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出口方面,美元和欧元的结算份额下降,而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比例上升。进口方面同样出现了货币结构的转变,美元和欧元在俄罗斯结算货币中所占比重的降幅被人民币增幅所填补。与此同时,俄罗斯积极推动数字卢布的发展,完善数字卢布立法框架,探索加密货币支付机制。俄罗斯推动结算货币多元化的主要动因包括美西方的极限金融制裁、全球贸易“去美元化”的宏观趋势以及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加速实施。在推进结算货币多元化的进程中,俄罗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区域性货币流动性相对不足影响贸易资金周转;卢布汇率较大的波动性增加汇率风险;贸易不平衡引发低流动性货币积累;数字货币推行因技术、监管和用户接受度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二级制裁增加了国际结算的复杂度和困难性。
-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调整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影响
[摘要]中亚国家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重要。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陆续实现“三个全覆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和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中亚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在欧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向东看”是俄罗斯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标志。在俄罗斯加快推进“向东看”战略调整的背景下,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中亚地区的发展机遇期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包括加强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与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在地区层面和多边框架内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质升级,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筑牢经济基础。
-
西巴尔干国家人才流失困境——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
[摘要]冷战结束后,西巴尔干各国经历了严重的人才流失,欧盟国家成为主要的移民目的地。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西巴尔干地区人才流失是推拉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西巴尔干国家经济、教育、政治、社会保障等方面落后于欧盟国家,形成移民推力,欧盟国家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对西巴尔干各国人才形成移民拉力。此外,欧盟的签证自由化政策与欧盟国家的移民政策也对西巴尔干人才流失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大规模人才流失短期内会增加西巴尔干各国侨汇收入,缓解贫困,但长期将使各国人力资本枯竭,创新潜能耗尽,财政和社会资源浪费,加剧西巴尔干与欧盟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移民推力和拉力在这一过程中被强化,进而造成人才流失的循环困境。作为西巴尔干地区人才流失的主要目的地和最大的受益者,欧盟只有和西巴尔干各国共同努力,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升各国加入欧盟前景的可信度,西巴尔干国家加快“入盟”进程,才能使该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