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论俄罗斯反金融制裁的成效和局限

    [摘要]2022年年初,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制裁。为了稳定国内金融市场,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反制裁措施。分析这些反制裁措施的成效与局限能够帮助其他国家积累应对金融制裁的经验。跟踪2021~2024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能够发现俄罗斯反制裁措施的短期成效和长期局限及其背后的原因。这些成效和局限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上均有体现。其中,短期成效包括稳定卢布汇率和国际储备、保障银行和企业的资金流动、规避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维持证券价格水平;长期局限包括未能根本缓解卢布贬值和国际储备减少的压力,天然气卢布结算效力下降,加息对信贷市场具有长期负面影响,优惠贷款无法降低企业偿债难度和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股票价值未能恢复到制裁前水平,限制证券海外交易不利于证券市场长期发展。该文在对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下关于反金融制裁的理论性思考:反金融制裁要与反贸易制裁并行,实施的具体措施要有灵活性,强化本币结算的作用,重视多边金融合作等。

    作者:闫钰 阅读(1318)下载(298)

  • 金融链与中东欧依附型金融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链是理解中东欧依附型金融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中东欧国家参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其与欧盟体制框架的协调促进了欧洲发达国家(核心国家)与中东部外围成员国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其中银行集团是主要行为体。核心国家通过金融链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获取利润。作为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代表,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由于过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而难以实现再工业化和产业升级。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的跨国银行集中化程度加深;两国也成为发达经济体通过跨国银行转移危机的承接地;匈牙利工业企业竞争力弱,干预措施受制于欧盟经济治理框架,拉脱维亚更是一直保持着金融化而非产业化的特征。金融链和中东欧依附型金融化加剧了欧洲东西部的不平衡发展,尽管匈牙利和拉脱维亚诉诸经济民族主义以获得经济主权,但这些改革并不能导向真正的自主发展。

    作者:刘慧、徐炼杰 阅读(266)下载(294)

  • 贸易理论演进中的“萨缪尔森循环”与国家博弈

    [摘要]自由贸易会增进各国福利,长久以来这一观点毋庸置疑,直到2004年萨缪尔森对此提出挑战。他认为在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自由贸易有时候会损害一国福利,即自由贸易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尽管一国生产率的提升对该国有帮助,但同时会因降低了两国间的潜在贸易收益而持久地伤害另外一个国家。该文对此情景的存在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对萨缪尔森模型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第一,贸易国家之间有可能出现“自给自足—自由贸易—自给自足”的“萨缪尔森循环”。第二,自由贸易之后重回“自给自足”的状态无异于“经济脱钩”。第三,“经济脱钩”可进一步分为“自然脱钩”和“人为脱钩”。第四,为了防止“自然脱钩”而最终掉入“人为脱钩”的情景称之为“脱钩悖论”。第五,交易成本、投资和规模报酬等现实因素会加速或延缓“萨缪尔森循环”的出现,但未改变“萨缪尔森循环”和“脱钩悖论”的存在性。第六,在“萨缪尔森循环”中,国家会在经济实力层面和贸易权力层面展开激烈的双重博弈。技术赶超大国可在国际市场价格控制权、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由贸易权力衍生而来的货币权力等方面不断获得优势,甚至撼动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作者:张宇燕、白洁 阅读(1347)下载(275)

首页 上一页 215 216 217 218 2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