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政治引领和经济优先——哈乌经济改革及其异同比较(2016~2023年)
[摘要]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了第一次政权交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两国深感向多样化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性,在经济领域纷纷推行自由化改革。然而,由于政权稳固性、商业阶层独立性以及总统自身形象的不同,哈乌经济改革在路线、力度和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哈精英集团内部存在一定的权力斗争,导致新任总统调整原来经济优先的路线,转而以政治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此外,新任总统“传统政治精英”的形象也使其经济改革更多遵循前任路线,尚无大的调整。相比而言,乌稳定的政治环境为经济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新任总统致力于打造的“年轻技术官僚”形象也使其赢得民众较为广泛的支持,从而得以大力推行经济优先的改革方案。乌国内经济情况迅速好转,有望走上较快的经济发展轨道。
-
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对乌克兰援助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两国仍处于僵持状态,美西方的援助是导致冲突延宕未决的重要原因。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在凸显拜登政府执政风格的同时,参与行为体、援助内容以及援助方式等均呈现多样化特点。其中,削弱俄罗斯实力与影响力、维系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体系的外部需求为美国对乌援助提供了强大的拉力;巨大的经济收益和改善美国国际形象以彰显其国际领导力等内在因素也推动着美国不断扩大对乌援助。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展,联盟内部分歧、俄罗斯表现出的战略韧性、巴以新一轮冲突、乌克兰的腐败问题及其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舆论矛盾重重等因素导致美国对乌援助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塑亚太贸易格局——经济效应与中国策略
[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生效将重塑亚太贸易格局,对区域和全球经济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采用WITS-SMART模型,从协定落实程度、行业差异和国别类型3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协定生效对中日韩三国各细分产业的贸易效应、税收效应以及福利效应影响。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效应均得到大幅提升,并显著扩大了中国自日韩两国的进口贸易规模。中对日贸易效应最显著的部门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对韩是食品和活动物;日对中韩分别是杂项制品(设备零部件和配件)和食品以及活动物;韩对中日分别是食品和活动物以及机械和运输设备。韩国获得的福利效应居于首位,其次为中国和日本;中国的税收损失最大,其次为韩国和日本;中日两国的福利效应主要来源于初级产品进口,税收损失主要发生在工业制成品部门,韩国的福利效应和税收损失均集中在初级产品部门。基于研究结果,该文就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深度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以及动态研判阶段性降税进程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