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哈萨克斯坦经济转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摘要]独立后,围绕自由化和私有化两条主线,哈萨克斯坦对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中亚地区率先实现了经济转轨,成为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局势最为稳定的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当前,哈萨克斯坦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结构单一、外贸结构失调等问题亟待解决,作为睦邻友好的全面战略伙伴,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有切实的内在需求,又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更面临不少挑战。新形势下,中哈双方应以政治互信为基石,积极发挥产业互补优势,以深化产业合作为核心,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粮食贸易分析
[摘要]进口国外农产品和利用国外农业资源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粮食贸易以中国进口为主,品种主要是小麦。尽管贸易量较小,对中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结构总体影响不大,但也具有丰富“一带一路”合作内容、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和工业原材料需求、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缓解国内环保和耕地压力等积极作用。当前,各方对加强粮食合作均有兴趣和共识,加上互补性较强,进一步拓展粮食贸易具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的良好条件。同时也面临环境约束、“中国威胁论”干扰等不利因素。为提高农业合作的规模和质量,宜将粮食贸易纳入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体系内,将贸易与减贫、能力建设、农业投资、共同粮食市场建设等多个领域相结合。
-
乌克兰危机对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能源合作的影响
[摘要]中欧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内的能源生产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尽管其能源结构和能源对外依赖程度各不相同,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作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都高度依赖俄罗斯。这导致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能源安全较为脆弱。2004年加入欧盟后,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愈益关注能源合作。2009年爆发的俄乌天然气危机促使四国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3年乌克兰危机则进一步推进了四国的能源合作。与此同时,四国能源合作也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