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部分欧亚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评价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心城市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欧亚中心城市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定量评价和客观分析欧亚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对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欧亚国家和城市间创新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作者和其所带领的团队构建了一套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评价体系,包括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共22个指标,并基于近5年数据,对部分欧亚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总体上,欧亚已成为全球最大创新极。欧洲在基础研究积累、医药化工产业、人居环境等方面更有实力,亚洲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增论文发表、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吸引力等方面更具优势。伦敦、东京、巴黎、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中、德、法、日、英、荷和瑞士等国表现出更强的创新实力。东亚、西欧、中欧集聚度和影响力更高,中国、南欧和西亚部分城市5年来进步明显,中亚创新能级亟待提升。此外,该项研究亦综合第三方数据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城市排名进行了分析,莫斯科跻身全球50强,塔林、圣彼得堡排全球前200名,但总体上这15个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以及2010年以来的研发投入增长均低于2020年世界平均水平。
-
恰亚诺夫小农理论:“劳动—消费均衡”与“纵向合作社”
[摘要]恰亚诺夫学术生涯与思想发展对理解其学说内在含义具有重要枢纽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劳动—消费均衡”与“纵向合作社”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发现这两个表面上看似彼此矛盾的观点事实上构成恰亚诺夫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恰亚诺夫虽然对小农发展理论贡献良多,但在当时苏联国内却没有产生现实影响,仅因为在理论层面与农业集体化相左,便使恰亚诺夫蒙冤“劳动农民党”案,其学术思想也被归入禁区,甚至当代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恰亚诺夫卒年仍存有误解,需要根据历史资料予以澄清。
-
极限制裁下的俄罗斯数字化转型:困境、应对与启示
[摘要]俄罗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系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俄罗斯数字经济发展的八大因素中,网络安全水平、数字政策环境是长项;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数字技术水平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短板是数字经济需求不足、信息化人力资本缺口较大、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薄弱、数字融合应用有待强化。美西方极限制裁下,俄罗斯数字化转型遭遇IT人才外流、数字化转型项目暂停、电信资费上涨、数据中心不足、被锁定在技术低端的风险增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遇安全威胁等困境。俄罗斯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效能、突破西方知识产权体系藩篱并重构供应链、大力支持IT行业发展、重构微电子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国产替代、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端到端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式积极应对。虽然2022年俄罗斯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国家目标,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上升的同时效能并未提升、技术解决方案进口替代遭遇诸多困难、数字前沿技术研发受困等问题凸显。困局下俄罗斯的应对措施给中国提供的启示为:须提前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用“举国体制”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果断采取应急措施抵御冲击,强化前沿关键数字技术布局,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