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济》“期刊工作坊(第二期)”

      

20241120日,由《欧亚经济》编辑部主办的“期刊工作坊(第二期)——选题参考研讨”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第二会议室举行。副所长庞大鹏为本期工作坊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主任谢来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乾、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中心期刊合作部资源合作经理张思出席工作坊并做精彩发言,编辑部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执行主编李中海进行总结。本期工作坊由《欧亚经济》执行主编李丹琳主持,《欧亚经济》编辑部全体成员参会。

 

 

庞大鹏副所长指出,《欧亚经济》开门办刊,团队认真负责,朝气蓬勃,不定期举办工作坊是编辑部的创新举措。编辑部工作需力争打通两组关系——所内和所外的关系、“圈内”和“圈外”的关系,即与不同研究机构和不同学科加强联系和信息沟通,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区域国别研究框架内打通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全球治理、欧亚研究的关系,才能全面推动《欧亚经济》选题再上一个新台阶。接着,从八个方面对选题参考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二是深入分析全球发展的底层逻辑及其对欧亚经济的影响;三是深入分析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深度变革及其与欧亚经济的互动影响;四是全面分析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及其对欧亚经济的影响;五是全面分析欧亚经济热点问题;六是加强区域国别学中经济理论的研究阐释;七是尝试开展对经济学核心问题的欧亚经济实践阐释;八是尝试开展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阐释。最后,对《欧亚经济》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期望。

许涛副所长从一个热点、两个峰会、三个转型来概括2025年中亚经济的主题词。一个热点是指中国—中亚合作会持续升温;两个峰会是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中国中亚峰会;三个转型包括国家治理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模式转型。

王永中主任介绍了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和所承担的课题,为《欧亚经济》提供经贸结算机制创新、能源关系、关键矿产、产能合作、特朗普执政的影响以及粮食、能源、资源及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选题视角。

依绍华主任指出,《欧亚经济》提供了很多供国内经济研究参考的选题,具有较高的前沿性,建议多刊发与国内经济、国内产业发展变化相结合以及国际比较研究、国外学者撰写的论文,在给予国内学者较大支持的同时,也提升刊物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

李建民研究员认为《欧亚经济》除了关注热点问题外,还可以关注一些带有理论深度可以长期研究的领域,例如转型经济学。欧亚国家的经济转型还欠缺系统且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而目前阶段的转型可以和现代化、全球产业链的重构、逆全球化、能源转型、贸易转型、制造业转型等方面相结合,并与发展经济学、区域国别学理论创新相结合。

徐坡岭主任建议《欧亚经济》做到学科性和实践性的“双提升”。一方面,重视制裁与反制裁、地区经贸关系重构、地区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区域经济的治理架构等实践性问题;另一方面,办出学术特色和学科特色,将欧亚经济实践经验一般化、理论化,建立起和外界对话的桥梁,打造学术共同体。

谢来辉主任指出,“一带一路”以欧亚大陆为重点是始终不可动摇的定位,需要与欧亚经济本身客观的发展历程和其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历程相连接。建议刊物更重视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欧亚经济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互联互通,栏目设置注重整体化、防止碎片化。

刘乾主任对欧亚地区的能源形势进行了分析,建议编辑部关注欧亚地区能源转型、能源贸易、能源权力结构、能源决策机制、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关键矿产、中国与欧亚地区的能源贸易、特朗普执政对欧亚能源合作的影响等选题。

张思经理分析了中国知网最新出版的年报,介绍了网络首发和对学术不端的把控、数字期刊对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作用以及增强出版等新功能,针对《欧亚经济》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解释说明并提出建议,并与现场嘉宾进行互动。

李中海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欧亚地区具有特殊性,经济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地带,精细化研究也远远不够。《欧亚经济》既要突出地区特色,又要参与和支持学科建设,这就要求在选题上做好文章。未来的选题要与国家大政方针对接、与全球和地区热点对接、与基础学科对接,找准发掘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地缘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国别学等学科的学术增长点,做大作者群,向外拓展、向内挖潜,引导作者进行精细化研究。

2025年,《欧亚经济》编辑部将持续开展多主题的工作坊,期待得到作者、读者、业内专家、支持单位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